
屏東縣長照人員原住民族文化安全概念課程依據「長照人員繼續教育課程原住民族與多元族群文化敏感度 14 小時課綱」之「文化能力之認知、文化能力之態度、文化能力之培養」三大面向,規劃三單元主題:
一、 原住民族權利促進運動及社會與健康的不均等
二、 文化照顧策略(二)-社區或部落案例分析與討論」
此外,並加上「三、長期照顧與在地文化語言」的課程增加長照人員的文化照顧語言能力。並根據屏東原住民族群、幅員狹長之地理特性,於「屏北區」、「屏南區」各擇一地辦理一場課程,共兩場次。藉由具屏東原鄉長期照護經驗之講師堆疊出的在地照顧視野,引導第一線長照人員從社會、文化交錯的根源與脈絡給予受照顧者之需求。每場次預計收取人數 30 位,並向衛生福利部許可之積分審查單位申請長照人員繼續教育積分,提升專業文化能力外也滿足長照人員所需之教育積分需求。課程每場次並進行滿意度調查統計。
- 第一場(屏北場)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 2 樓視聽教室
- 長期照顧與在地文化語言:透過在地語言的學習,瞭解如何善用在地語言與部落長者對話,並藉此建立良好的照顧關係(排灣族、魯凱族分開課程)。
- 原住民族權利促進運動及社會與健康的不均等:透過介紹原住民族權利促進運動的發展與台灣政治及歷史演變,帶入原住民族歷史與殖民背景,進一步探討原住民族在當代社會的處境與困境,從而歸納出台灣原住民族社會與健康不均等現象之形成,使學員充分理解原住民族社會與健康不均等的根源與內涵,於鏈結社區、個案的受照顧需求者之文化社會背景,以期提供更為充分理解、包容的文化照護。
- 文化照顧策略(II)-社區(或部落)案例分析與討論:透過社區或部落的案例,分析並探討族群文化下,影響「社區」與「部落」健康之各項文化要素。系統性教導部落或社區影響文化照顧知識、態度及技能之資源。並運用跨團隊整合之文化照顧策略與方案,於社區與部落的健康整體過程。教導與運用資源管理,整合多元社會福利系統與資源於部落。
- 第二場(屏南場)恆春鎮社會福利綜合館 3 樓大研習室
- 長期照顧與在地文化語言:透過在地語言(排灣族)的學習,瞭解如何善用在地語言與部落長者對話,並藉此建立良好的照顧關係。
- 原住民族權利促進運動及社會與健康的不均等:誠如上述。
- 文化照顧策略(II)-社區(或部落)案例分析與討論:誠如上述。